2023 年「两会」闭幕:职业教育领域有哪些热点需要我们来关注?_爱游戏综合官方_爱游戏官网下载app_爱游戏官方综合
详细内容

2023 年「两会」闭幕:职业教育领域有哪些热点需要我们来关注?

时间: 发布时间:2024-10-28 03:08:00      【来源:爱游戏综合官方

  随着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2023 年全国两会圆满结束。

  两会是教育发展的「风向标」。五年来,中国「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白准确地提出「全力发展职业教育」,再次明确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两会期间,各级代表也分别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及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等方面提出对应的「两会提案」,为职业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23 政府工作报告》中肯定了过去五年职业教育领域重点工作的成绩,尤其是在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过去五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13.5 年提高到 14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 4%以上,学生人均经费投入大幅度的增加;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实现;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 45.7% 提高到 59.6%。

  谈及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报告中指出,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能够正常的看到,未来五年,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武志永认为,「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要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完整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公司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各行业、各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所有的环节,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要因产办学、因企施教,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共同促进教师提升、学生成长、员工与企业未来的发展。」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大有作为。

  武志永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点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动力源。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就需要职业院校在招生就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制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成果转化等各个教育教学环节都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专业设置一定要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一定要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一定要与生产的全部过程对接。

  全国人大代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虹长期致力于高职人才教育培训建设工作。她认为,作为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对接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还存在着可操作性政策法规不完善,协调机制尚未健全、法人主体不明确,可持续发展缺乏保障、多元主体推动产教融合办学动能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国家统筹协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治理,建立健全多元主体产教融合办学的创新机制,大力推进试点工作开展,强化职业教育执法检查力度。

  周虹指出,职业院校应当依托现代服务业产学研服务平台,开展金融、财会、法律、管理等现代服务业相关研究,聚集政、校、行、企等多方面资源,推动产教深入联动,提升人才教育培训成效,为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服务。应当面向经济社会需求,协调推进多主体开放合作,多方协同育人,开发产教融合课程,打造实训实习基地,不断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创新探索制度,积极地推进混合产权制度层面的改革试点,为顺利推进产教融合的深度合作提供发展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关注技能人才供需生态的构建以及新的职教法的普及落地。

  许玲认为,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本身既是人才培养的需求方,同时也是供给方。「如果能真正的完成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不需要发愁了。这也是产教融合的应有之义,让企业跟学校的合作实现无缝衔接,我们的人才从供给到需求无缝衔接。」

  提及新《职业教育法》的落实,许玲认为还需攻克「三关」。第一关,要推动各省(区、市)政府制订贯彻落实新职教法的实施细则或职业教育条例,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责。第二关,要推动各省(区、市)政府制订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机制。第三关,要推动各省(区、市)政府制订区域内产教融合实施细则。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很强的信心。他表示,「党的二十大为职业教育行业注入了强心剂,我们对职业教育发展更有信心了」。去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白准确地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主体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但实现大有作为,还需解决实际中面临的瓶颈制约。

  例如,目前校企合作中,依然存在着职教学校「一头热」、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脱节」、学生职业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府有关部门应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完善并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张运凯建议,建立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协调对接机制,解决校企信息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强化激励政策,通过购买服务、减税降费等方式,真正提升公司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张运凯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职业院校应给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王红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时代快速的提升,中国制造对技能和人才的需要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诸多机会。要通过校企合作使得企业未来的发展和人才教育培训「同频共振」,让匠心筑就梦想,以技能引领未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王红军认为,培养人才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也是企业的共同责任。首先,职业院校要遵循职业教育人才教育培训的规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企业要热情参加到职业教育中,协同职业院校开展人才教育培训,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成长提供环境。此外,政府也要全力支持。只有在三方协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谈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王红军指出应加强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教育培训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深化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彰显担当,诠释责任,职业教育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下一步要加大力度夯实基础,建立更完善的体系,跑出人才培养的‘加速度’。」

  针对如何增强职业院校招生吸引力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认为,可考虑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认知和体验教育,在高中阶段实行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学籍互转,深化职普融通。拓宽「中职—高职—职本—专硕—专博」贯通的职业教育升学通道,支持办学质量好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联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型高校,试点开展专业硕士、博士培养,让毕业生既有高学历、又有强技能。

  从用人需求出发,蒋鹏举建议国家打造「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校企合作对接所需的技术、人才、设备等信息服务,方便学校与企业组织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认为,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要加强融合,中高职、应用本科、行业企业加强协作、相互支撑融合。校企携手要深层次地融合,学校结合学生拟就业所在地产业分布情况,更新专业设置,合理设置招生人数,校企联合招生强调学生先是员工再是学生,规模企业可设置专人负责与学校对接产教深入融合工作,并将校企合作作为企业考核指标。打造高质量监督机制,全面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张玉清走访了多家企业、院校,实地调研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他指出,职业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如何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也就是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重点是要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且不单单是要提升学生的水平,教师也要走出去深入到企业中,或者要把企业的有关老师请进来,这样才可以提高师资水平,使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得到保障。

  张玉清强调,职业教育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大有可为,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通过健全职业培训体系、明确培训对象、完善培训方法和内容等方式,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议职业教育要下沉。构建平台,让更有水平的师资进入到培训队伍里来,同时加大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的构建。

  「强国必先强农。职业教育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可为乡村振兴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新农人’。」全国人大代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教授邱宁宏说。在今年两会上,她就农业职业教育怎么样开展、怎样培养农技人才等方面建言献策。《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 年修订)》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很多契机。其中第十条提到:国家采取一定的措施,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并且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

  邱宁宏表示,发展职业教育重在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希望全社会更加重视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

  全国政协委员、佐丹力健康产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丹围绕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建言献策。韩丹认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促进乡村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为此,他建议建立畅通的农民学历职业教育通道,大力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接受涉农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加强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经营能力。

  「农村职业学校要围绕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布局,优化专业设置。」韩丹委员建议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休闲农业、农业旅游、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有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建立传统课堂、云课堂、三农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开放式课堂体系,把课堂搬到田野中。

  民建中央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全力发展涉农职业教育 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民建中央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对涉农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外部性认识不够,缺乏专门支持政策;管理体制机制不畅,多头办学难以形成合力,非农专业毕业生挤占涉农岗位现象突出;涉农教材建设滞后。

  民建中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战略认识高度,制定涉农职业教育有关政策。2.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涉农职业教育吸引力。3.优化乡村产业业态和创业环境,切实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职业教育保障水平。5.加强涉农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自 2018 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就许下了郑重的承诺:一定要为职业教育发声。她强调,「我们很需要职业本科层次的教育。」2022 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设置的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部分专业,符合产教深层次地融合、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等条件的,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可以实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接下来,需要将已经明确的政策落实落细,让职业本科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剑萍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中等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和双重功能更加凸显,单以技能培养为主、以直接就业为主已经不适应、不符合时代要求,这是新时代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新视野新认识。

  因此,需要全方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明确培养定位,统筹施策。他提到,要统筹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各类学校,尤其是统筹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的发展。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加快高职集团化办学、中职高职一体化办学,贯通培养,将部分中职学校合并、办成高职院校的中职部等。还要完善初中后普职分流、普职融通政策,建设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模具设计师、高级工程师胡东方在谈到产教融合时表示,学校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吸纳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优势,把车间建在学校、课堂建在车间,学生也能提前走进企业实习,校企还可以共建优质师资队伍,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通。

  胡东方还提到,目前学生在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只能选择一种,不利于人的全面持续发展,建议加速二者相互等值化融通,形成纵向有阶梯、横向可贯通的人才发展路径。「高职教育的学生通过考试或学分互认应该也可以到高等教育的学校去读书,打通‘一堵墙’,以此畅通各类技能人才学历、技能提升深造通道。」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针对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主要短板,建议从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创新。一是重建初等职业教育,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地基」夯实;二是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把职普融通的「断头路」修通;三是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格局,把限制学生持续发展的「天花板」打破。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积极满足产业升级对高层次职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应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同时适时开展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建议,要把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深化「知识+技能」职教高考制度改革,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和硕士纵向贯通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扩大职业院校招收一线劳动者的比例;推动职业院校与优质企业组织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建立职业院校专业自主诊断和教育行政部门督导监测的联动制度,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探索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推动职业院校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适合毕业生的短期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为毕业生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互联网+就业」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农工党保定市委主委杨伟坤表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培养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应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通道,打通职业院校学生的向上空间,构建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融合贯通的职业教育「立交桥」。在加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时,应进一步加大试点工作力度。同时,发挥社会培训机构有益补充作用,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承接政府组织的职业培训。优化考试招生机制,形成多样化的高职教育考试招生体系。

  「职业教育‘香不香’其实是社会认可度的问题。这取决于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高不高’。」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认为,破除对于职业教育的这种观念,首要责任在职业院校。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校长,她深切体会到,职业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郑亚莉建议,学校和老师需要着力从四个方面努力推动:首先,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对口性。其次,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配性。第三,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持续性。第四,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性。「目前,新修订的职教法已颁布实施,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主体地位的教育类型。只有提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才可以获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走出职教质量低、人才薪酬低的困境。」郑亚莉表示说。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枣庄市委会委员、枣庄市第三中学教师孙晓颖认为,开展职业体验教育,是推动职业教育资源面向基础教育开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人生观,更有助于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孙晓颖建议,标准化建设职业教育基地,系统构建职业体验教育课程,同时,科学构建职业体验师资队伍。

  「报考职业院校某一些程度上仍然是考生的‘无奈之举’‘末路选择’,让更多人选择职业教育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全国人大代表、德州恒丰集团高技能教练王晓菲说。她认为,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成为人类心中偶像,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崇尚实践的技能文化,从而让更多人愿意主动选择职业院校。

  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也是提振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信心,要解决的长远问题。因此,王晓菲建议,职业院校要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也应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推动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的教学投入,培育学生综合素养。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